特写

麻省理工学院一游 - 深入自造者文化

2016-11-30

 


叶晋亨 (2015年亚洲文化协会新昌-叶庚年教育基金 - 青年建筑师奖得主) 是LAAB实验室的建筑总监和联合创办人之一,业务范畴以技术创新和创意延伸至视觉艺术丶建筑丶设计丶工程以及制造。叶分别於美国加洲大学柏克莱分校和香港大学取得建筑学士和硕士学位。2010年和2012年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香港展厅的参展及承造者;2011年和2013年参展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叶对於制作的潜在发展和『自造者运动』深感兴趣。他於2015年获得青年建筑师奖,奖助金支持他赴美访问媒体实验室,研究数码制造和城市与空间的运用,并与当地环保科研者交流。以下是叶到访麻省理工学院的经验分享。


我万万没有想到,在美国毕业15年後,重回旧地又会是另一个让我振奋的经历。
 
 一直都有到访麻省理工学院的念头,特别是希望感受当地的自造者文化。自造者文化藉创新电子科技使创造及发明不再是现代人遥不可及的理想,为日常生活重新注入一份创造精神,改变现代人的生活模式。事实上,今次麻省理工学院一游确是成了是次旅程的焦点。十分荣幸得到麻省理工学院旧生及亚洲文化协会会友关子维的关照,带领我参观校园,而麻省理工学院的确没有令我失望。
 
关子维亲身带了我到访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MIT Media Lab)里的实验自造工坊(fabrication laboratory),让我有幸见识到跨界别研究实验室集科技,多媒体,科学,艺术及设计的项目的园区及设施。这对我而言是非常有启发性。被众多如3D成型机丶CNC雕刻机丶水射流切割机及其他快速原型制造机等新颖自造机器围绕着,我作为一个以科技为设计方针的建筑师对自己有限的认识及见闻竟有点儿感到惭愧。
 


当我们正踱步到N51(另一座以自造者文化而闻名的大楼)时,有一个学生正在一个布满高楼大厦的城市规划模型上玩着俄罗斯方块。关子维告诉我,原来麻省理工学院的黑客当年把校园内的格林大楼(Green Building)外墙窗户变成一列列色彩鲜艳的互动方块,聪颖地把这款俄罗斯游戏带到了波士顿的天幕。可见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及「如何制作(几乎)任何东西」理念先驱Neil Gershenfeld的创造精神在麻省理工学院内根深柢固。



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外走过两栋大楼便是建筑师Eero Saarinen设计的小教堂。相比校园内周遭设施体现出的那种对现代科技及自造者文化的推崇精神,小教堂较僻静,有助冥想。小教堂兴建於1995年,在设计上充分反映出建筑师对几何结构波动恬静,加上白色大理石祭台,及悬挂半空的钢铁雕像所反映及分布於教堂内的光影,感觉近乎超現實。我在這了無煙窗的小教堂裏待了一個小時,感覺豁然開朗,準備好向下一步邁進
 


© Flickr User: caribbeanfreephoto
 
现在赴美之行纵然结束了,但我的个人旅途才刚开始。



特此记念已故新昌集团主席叶谋遵博士。叶博士於1990年首次与亚洲文化协会合作成立青年建筑师奖。亚洲文化协会一直仰赖私人赞助人及捐助人的支持以秉承其理念及工作,而叶博士多年来的慈善公益已支持了多达40位香港及中国的建筑师赴美进行革新性的文化交流。对此亚洲文化协会感激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