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

文化的创造者

2015-01-22
穆谦现为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博士生,并身兼传统艺术表演经理人、策展人及主办者多职,2003年与友人合办五声工作室并兼任艺术总监。他1997年获南京大学英语语文及文学学士学位,2005年取得中国音乐学院民族音乐学硕士学位。多年来制作及主办过众多音乐会和艺术节,以传统及当代手法演绎世界音乐,又在中国组织团队海外演出,单单为香港艺术节就策划及制作了两个音乐会,分别是2003年得《北京谣滚》和2011年得《草原摇滚》。穆谦于2013年获得亚洲文化协会黄河奖助金资助赴纽约及华盛顿考察美国世界音乐机构得艺术行政管理实践。

 


文化的创造者


文:穆谦
 
在美国访学期间,我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华盛顿特区,因为这里有一个我向往已久的机构:史密森尼学会(Smithsonian Institution)。作为亚洲文化协会奖助金的获得者,我来美国的主要目的是观察民间音乐的推广以及非营利艺术机构的管理。史密森尼学会下设的史密森尼民风唱片(Smithsonian Folkways Recordings,简称SFR)和史密森尼民俗节(Smithsonian Folklife Festival)为我提供了理想的研究环境。
 
SFR的前身是民风(Folkways)唱片公司,其创始人摩西•阿什(Moses Asch)终其一生记录民间音乐。SFR继承了民风的全部录音,并不断加以扩充。在SFR的目录里,有非洲裔美国诗人朗诵的诗歌,五十年代纽约街头儿童的游戏歌曲,皮特•西格(Pete Seeger)的左翼民谣,中亚游牧民族的史诗,刚果热带雨林的仪式音乐……在华盛顿的日子里,我几乎每天都在听着SFR的唱片。虽然无法在四个月的时间里听完SFR出版的2000多张专辑,但我所听到的这些珍贵录音坚定了我从事民间音乐事业的信念。
 

 
史密森尼民俗节在美国独立日前后的两周内在华盛顿的国家广场上举行,每年吸引约一百万观众的参与。2014年的民俗节对我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今年的两个主题国一个是肯尼亚,另一个是中国。从不同民族的音乐、舞蹈到手工艺,再到民间美食,史密森尼民俗节展现了人类多样性的生活方式与文化传统。而参与中国节目的筹备并在民俗节上担任主持人和讲解员的经历给了我在另一种语境中观察中国民间文化的机会。
 
 
六月底到七月初,在华盛顿的烈日和暴雨下,我在史密森尼民俗节度过了难忘的两周。国家广场西侧是华盛顿纪念碑和林肯纪念堂,马丁•路德•金曾在这里发表了“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北面是保存着《美国独立宣言》的国家档案馆。这一地点时刻提醒着我文化表达的权利与文化民主的意义。
 
对我来说,艺术不仅存在于音乐厅、美术馆,更在社区和普通人的生活里。人民是文化的创造者,我希望能以我一生的工作向创造文化的普通人致敬。

图片及文字提供:穆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