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

依然在路上

2020-2-13
 

佟姗珊 (2018年亚洲文化协会蔡国强奖助得主)是上海戏剧学院的舞台导演兼监制。她擅长策划戏剧季及舞台制作。作品包括实验京剧《杀子》及音乐剧《十字路口》。ACC支持珊姗前往纽约研究当地戏剧界的最新发展。期间,她参与了St. Ann's Warehouse剧院的艺术家驻场计划,藉此考察剧场与场地的艺术定位和管理。以下是珊姗在纽约交流後的反思,我们十分期待她未来的新路向。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由衷的感谢亚洲文化协会(ACC)为年轻艺术家们提供自由交流与学习的平台,我很幸运的加入了这个大家庭,为期六个月的访美考察,让我在接收新鲜艺术滋养的同时,也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与沉淀,对我的艺术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与帮助,也行走了一段不同于以往的艺术旅程。
 

参观Diego Rivera的博物馆(相片由佟姗珊提供)
 
在ACC的帮助下,我在纽约非常具有前卫性丶实验性的St. Ann’s Warehouse剧院实习,剧院坐落於纽约的时尚地标布鲁克林大桥下方,也是在纽约当代艺术聚集群落Dumbo区。剧院成立於1980年,艺术总监Susan Feldman女士坚持运营剧院近四十年,在纽约具有高知名度,并刚刚斩获新制作的剧目‘Oklahoma’2019年TONY奖最佳剧目。在剧院中,我跟随我的工作导师Marilynn Donini女士,在她细心的帮助下,我参与了剧院的各类制作会议与实践工作:剧院运营会议丶剧目制作推进会议丶市场宣传会议丶各类基金申请丶讨论剧目预算丶艺术家剧目创作排练……真正融入到了剧院的实际工作。

在美国,除商业剧院,即众所周知的百老汇剧院,其他非营利性剧院,也被称为外百老汇丶外外百老汇,是美国当代戏剧的根基与源泉,对美国戏剧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故此我希望对美国剧院有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还分别拜访了纽约近十余家非营利性剧院与艺术机构,例如New York Theater Workshop, MET Opera, Theatre For A New Audience, Wooster Group, LA MaMa, Signature Theater, Here Arts Center, Mabou Mines, BAM, SITE/SOUND Festival, TDF等,分别与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使我受益匪浅,从中获得启发。

每个剧院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定位与创作方向,这也是形成各剧院间良性竞争的一个重要因素。非营利性剧院的创作内容大多具有引领性与实验性,有些以艺术团体而闻名,比如说Wooster Group,Mabou Mines,在八十年代创作出一大批具有革命性的艺术作品;有些则是以艺术家本人而被众所周知,比如说LA MaMa剧院,就是以创建者艾伦的昵称而命名,直至今日,她的戏剧精神依然引领着剧院的发展;Signature Theater,是以剧作家为主题内容的剧院,委约剧作家的首演作品或以往的作品,形成该剧作家的系列剧目,作为每个季度演出季的展演内容;而New York Theater Workshop丶Theatre For A New Audience丶Here Arts Center则更为鼓励青年艺术家们的原创作品等等。

 


姗珊(左二)与她在St. Ann’s Warehouse剧院的同僚进行会议 
 
访问期间,在与每位剧场管理者交流的时候,都不得不提到运营资金的来源问题,这也是每位剧院管理者最苦恼之处,美国政府基金对於非营利性剧院的资助是微乎其微的,迫使剧院想尽各种办法来维系生存,也正是在这样的艺术环境中,他们充分开发剧院自筹资金的各类来源与主动性,自创了一套非常值得学习的“剧院生存法则”。每个剧院都有非常完整的会员制度办法,这也是私人筹款的一个重要环节,除此之外,剧院理事会丶私人基金会丶其他国家各类基金会等,也是资金来源的一部分,最後即是票房收入,由於长期培养观众进剧院的习惯,与优质剧目的产出,票款也是剧院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艺术工作者,无论扮演什麽角色,良好的艺术生态环境至关重要,如何能更加完善我们剧院的“生存法则”,是我需要继续学习与思考的课题。再次感谢亚洲文化协会(ACC),六个月的经历,解开了很多疑惑,也带来了新的思考,我依然行走在路上……
 
2020.2.13
佟姗珊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