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

韩志勋﹕西游记

2013-10-01

..........................................................................

亚洲文化协会50周年在香港的庆祝活动一浪接一浪:《韩志勋选展 @91》将于2013年 9月9-29日交易广场展览区Rotunda举行。展览由香港置地及亚洲文化协会香港分会合办,藉此庆祝韩志勋91岁生辰,并向他致敬,以表扬这位香港第一辈现代艺术大师及1968年荣获亚洲文化协会奖助金的首批香港艺术家之一。展览将展出大量韩志勋的作品选,涵盖他1950年代的早期风景画和近年的抽象作品。

..........................................................................

韩志勋:西游记

文: 华敏臻


一九六九年,韩志勋展开美国之旅,成为首批香港以约翰‧洛克菲勒三世基金艺术奖助金得主名义走访美国的艺术家之一。基金会于一九六三年于纽约成立,是为亚洲文化协会的前身。韩志勋于九月一日飞抵纽约甘迺迪国际机场,刚巧是首届胡士托音乐节结束后两周。首届胡士托音乐节被公认为是流行音乐史中最重要的时刻。音乐节以州内的农场为场地,虽然是首次举办,郤吸引了过半百万的青年人聚集,一起以音乐唤取爱与和平。那时美国正处于一个社会动盪的时期,对外有越战,对内则是连场示威呐喊,呼求和平、公民权益及解放妇权的动盪时期。议案草案卡和胸罩经常在公众场所被焚烧,而年青一代挂在口边的口号则是﹕「不要相信年过三十的人。」韩志勋其时四十五岁。

韩志勋对社运当然不会陌生。他和家人在一九四一年日军占领广东期间逃难至香港,然后又经历了一九六七年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而暴乱处处的动乱香港。他开始向往西方的生活。六十年代起,香港人从电视和传媒的途径上逐渐与国际接轨,年青人对披头四的歌曲琅琅上口,奇连伊士活成为年青人心目中的英雄代表人物,而韩志勋抵美后,也随即换上喇叭裤和木屐。

韩志勋和他的香港朋辈对海外艺术发展其实毫不陌生,他们从当时美国新闻处在香港设立的图书资料馆内摆放的杂志和期刊中获得抽象表现主义和普普艺术的最新发展动态,然而,他未见过作品真迹,这对于一位艺术家来说,是一种印刷品无可替代的真实体会。

韩志勋和他同期的艺术家大多是自学成功或无师自通的。当时的香港,鲜有艺术展览,更没有视艺学院、博物馆、画廊或任何资助艺术的资源。所谓文化场地就只有圣约翰座堂侧的附馆。一九五九年,韩志勋就在这里举办了他的首次画展。香港大会堂和展览厅则在一九六二年才启用。

抵达纽约以后,韩志勋马上沉浸于纽约这个活力澎湃、充满文化气息的艺术圈。纵使繁忙地穿梭于博物馆、画廊和书店之间,郤不忘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内写实摄影家查克‧克洛斯的画展。日间,他在普瑞特设计学院修读光刻和蚀刻课程;夜间,他流连于爵士乐酒吧和欣赏林肯中心以至鲍尔里区内所有场地的表演。他又看了由安迪‧华荷拍摄的以一个男人的睡眠状态为题材、长达六小时的电影。然而,每当霓虹灯亮时,韩志勋倍觉知音难觅。

尽管新意念和刺激轰炸不絶,韩志勋的个人风格郤丝毫未被动摇。虽然只有四十五岁,他已是一位成熟的画家,对自己的艺术风格充满信心,这可从他在留美前后贯彻始终的画风可见一斑。韩志勋相信留美经历为他带来深不可测的冲击,影响遍及他的全面思考方法。他曾这样写﹕「艺术家独自在这西方艺术大溶炉内生活,自然会思想更多事物 -- 艺术和文化根源的关系 …… 艺术在社群的功用 …… 它们都是触发意念的源头,诱发我不断思想、吸收和理解。」

韩志勋同时忆述他的留美结果就是说服自己全时间投入艺术创作。回港后,他放弃了邮政局的安稳工作,推动自己在变幻莫测的人生旅程中作全职艺术家;于是,在他回港后的第一年,他着魔似的疯狂作画,完成的作品数量更是史无前例的多。

韩志勋对自己在纽约期间的自省和反思,独居生活的新体验,引起不少艺术家的共鸣,吸引他们步其后尘,最后更成为亚洲文化协会艺术家会友一员。他们谈论这冒起的新心态 -- 从不同角度看世界– 是对自己的承诺和赋权。这印证了马塞尔‧普鲁斯特充满睿智的说法﹕「真正的探索旅程不在于寻找新的景观,乃在于用新的眼光察看世界。」

亚洲文化协会的文化交流项目不曾以尝试改变艺术家为任,反以启发和推动艺术家不断探索为目的,助他们克服障碍,茁壮成长。这可又全赖艺术家无比的勇气。艺术家的路从来都不易走,香港的艺术家之路更可能是世界上其中最艰难的一条。

韩志勋名列亚洲文化协会艺术家会友名单上的榜首,协会深感荣幸;让我们香港人一起向这位对本土文化艺术发展贡献良多的杰出艺术家致以衷心的感谢。

图片: 韩志勋,《荒原》,2003 塑胶彩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