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 ACC 香港 2025 受獎人



2025-05-20


個人獎助計畫

陳洁, 策展人 (中國大陸) 
策展 | 中國大陸 → 美國 | 2026年2月至4月 
余曉陽獎助 

陳洁將赴美國展開為期兩個月的學術研究,深入探究西方藝術與東方陶瓷的文化互動。該項目旨在拓展她對世界陶瓷的認知體系,探索多樣化的策展實踐,並加強該領域的國際合作。 

陳洁自2010年加入上海博物館,現任陶瓷研究部副主任、研究館員及策展人。過去15年間,她實地考察過中國境內150餘處窯址,並參與斯裡蘭卡、印度、日本等亞洲國家的考古發掘與出土陶瓷調查,以推動跨文化陶瓷交流的學術探索。 

陳燕怡, 文學研究者 (香港) 
文學 | 香港 → 台灣 | 2025年12月 
Altius 獎助 

陳燕怡將到台灣一個月研究當地繪本的生態,如何讓大人和兒少讀者都能各有所得。她將到訪出版社、書店及文學研究所,期望從中得到啓示,為香港的相關群體創造可能。 

陳氏為香港教育大學「我城我書」社區閲讀計劃團隊核心成員 。 

賴恩慈 (Mo), 導演 (香港)  
戲劇 | 香港 → 日本 | 2026年7月至12月  
ACC Hong Kong Arts Circle 獎助

賴恩慈將到日本六個月研究形體劇場的創作及排練方式,範圍不限於能樂、當代舞踏及現代戲劇表演體系。  

研究延伸自她就任倫敦市政廳⾳樂與戲劇學院項目導演期間,對語言以外的敘事方式所建構的工作坊及創作。  

賴氏編導的作品《4拍4家族》(2023)獲第4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四項提名,並贏得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Elspeth Mary LEE 及 Donn HOLOHAN, 建築師 (香港) 
建築 | 香港 → 日本 | 2026年6月至8月
ACC Hong Kong Arts Circle獎助 

Lee和Holohan將到日本進行兩個月有關日本建築研究,聚焦單體岩石及土造建築技藝。他們將與匠人對話與交流,深化對各地物料選用及施工方法的認識。

Lee為英國/愛爾蘭註冊建築師,Holohan為建築師及資深木匠,他們分別為香港大學建築系客座助理教授和助理教授二人創立Superposition,旨在融合本土方法及數位工具,建造具特色,務實不功利的建築,強調以社會視角面對傳承及地方變遷。

www.superposition.works 

梁善彤, 建築師(香港)
建築 | 香港 → 日本 | 2026年2月至6月   
亞洲文化協會-新昌基金青年建築師獎助(與美國建築師協會香港分會(AIA)聯合策劃)   

梁善彤獲頒首屆新昌基金青年建築師獎助(由亞洲文化協會與美國建築師協會香港分會(AIA)聯合策劃)。   

梁氏將於日本進行大概為期兩個月的研究,專注於傳統工藝及本當地設計方法,並在明治大學建築系教授、知名遺產建築專家田中友章的指導下交流學習。在此期間,她希望拜訪各日本技人及參與以日本傳統技術為題的工作坊。   

梁氏希望從文化承傳及可持續性的角度出發,為中國大陸及香港等地快速變遷城市中的建築作出更多思考討論及設計實踐的貢獻。 

邵纯, 藝術家 (中國大陸) 
個人獎助計劃 | 工藝 | 中國大陸 → 日本 | 2026年3月至7月 
捷成漢伉儷獎助 

邵纯將到日本四個月展開有關民間工藝的研究,她對侘寂美學,及信仰場域與裝置藝術間的交融及錯立感有興趣。她以多媒體裝置及電子織物為媒介,探索人類身體和電子互動介面之間的親密關係(digital intimacy)。 

邵氏持華盛頓大學博士學位,曾參加六廠及沙迦雙年展群展。 

http://www.chun-shao.com 

蘇麗平, 藝術家及出版設計師 (香港) 
視覺藝術 | 香港 → 美國 | 2026年2月至5月 
Altius 獎助 

蘇麗平將到美國三藩市三個月進行當地廣東離散群體的研究,聚焦視覺建構及語言景觀 。

蘇氏持德國美茵茲應用科技大學古騰堡跨媒體碩士學位,現於香港及杜塞爾多夫兩地工作及生活 

http://mmmmor.com | http://120gsm.com 

謝灝燊, 單簧管家 (香港)
音樂 | 香港 → 美國 | 2025年6月至8月
馮秉芬爵士夫人音樂奬助 

謝灝燊現爲香港演藝學院學生,將到美國參加阿斯本音樂節及音樂營,期間獲一對一指導,並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演奏者合作演出。 

温鹏,藝術家(中國大陸)
工藝 | 中國 | 中國大陸 → 日本 | 2025年9月至11月
ACC Hong Kong Arts Circle 獎助

温鹏計劃在日本進行三個月有關空間美學及植物的研究。他將在草月會館研習花藝,參訪京都廟宇,考察東京、大阪和札幌的庭院建築,並研究已故藝術家野口勇在日本的空間造景項目及相關典藏檔案。

温氏曾在廣州市藝術重點項目維他命藝術空間工作,並於鏡花園統籌及參與種植項目與相關維護工作。 

叶无忌,藝術家 (中國大陸)
視覺藝術 | 中國大陸 → 巴基斯坦 | 2025年9月至2026年1月
ACC Hong Kong Arts Circle 獎助

叶无忌計劃到巴基斯坦北部四個月,研究當地歷史和生活體系的發展脈絡,以及與周邊地區之間的「流動社會」。他自2018年起開展對「 中亞」的相關研究,並在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取材創作錄像,探索日常經歷及歷史事件之間的連繫。 

http://www.yewuji.com 

朱寧,建築師 (中國内地)
建築 | 中國内地 → 美國 | 2025年8月至2026年1月
新昌-葉庚年教育基金:清華-MIT交流計劃

朱寧將作訪問學人到麻省理工學院(MIT)參與城市和區域研究特別項目(SPURS),交流一個學期。 

朱氏計劃研究教學方法及人工智能設計工具在文化維度的使用。他將與MIT建築系、Media Lab及 Morningside Academy for Design的研究與設計團隊會面,尋求在教學的設計、實踐及輔助工具方面的長遠合作機會。

紐約獎助計畫

陳琬瑜,演員 (香港) 
戲劇 | 香港 → 美國 | 2026年7月至12月
ACC Hong Kong Arts Circle 獎助

陳琬瑜旨在紐約進修演技、參與劇本創作和單口喜劇等工作坊,深入體驗豐富多樣的紐約戲劇文化。 

陳氏曾多次在香港及珠三角一帶創作及參與多文化劇目的演出,展現作為演員及藝術家的熱情與投入,更於2025年憑《月明星稀》獲IATC提名年度演員獎。

陳氏於台灣修畢英語語言與文學學士學位,其後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獲頒藝術學士(榮譽)學位,主修表演。 

陳氏為擁有雙重血統(香港華人父親、奈及利亞母親)的香港人,她的母語為廣東話,精通英語及普通話;其表演經驗、學術及文化背景皆豐富了她的藝術視野。

張月盈,編舞 (澳門)  
舞蹈 | 澳門 → 美國 | 2026年7月至12月  
利希慎基金會獎助

張月盈將研究美國劇場生態,聚焦錄像在不同創作,特別是音樂劇製作中的應用。 

張氏自六歲起習舞,其後發展至擔當編舞、演員、編劇、導演等崗位,創作在香港、澳門及中國大陸廣受好評。張氏自六歲起習舞,其後發展至擔當編舞、演員、編劇、導演等崗位,創作在香港、澳門及中國大陸廣受好評。近期聯合執導及編舞作品包括廣東話原創音樂劇《奮青樂與路》(2024),與來自不同院校,多元背景的學生參與製作;及《雄獅少年》(2024),帶領這齣音樂劇的廣東話及普通話版本巡演50場。 

許思樂,藝術家 (香港) 
視覺藝術 | 香港 → 美國 | 2026年1月至6月
Altius 獎助  

許思樂計劃探討亞裔離散與多代移民藝術家如何運用典藏檔案與理論寫作,來表述遷徙經驗、身份認同,以及對空間與時間的建構,並思考跨領域表達於未來的可能性。 
 
許氏持荷蘭海牙皇家藝術學院藝術研究碩士學位。 許氏主要以裝置、版畫、聲音、及現場藝術,體現對史學及自主性框架的研究。

https://szelokserene.com/  

张如怡,藝術家 (中國大陸)  
視覺藝術 | 中國大陸 → 美國 | 2026年7月至12月
ACC Hong Kong Arts Circle 獎助

张如怡計劃展開有關住宅建築類型學的研究,從身份、社會動力及對空間的感知等角度比較紐約及上海。 

张氏敏銳觀察城市變遷,創作雕塑、裝置及綜合媒介,探索個體、環境、及廣義上的社會結構。 

http://www.zhangruyi.com/ 

--

照片來源: Photo of Elspeth Mary Lee by Raffaella Endrizzi; Photo of Shao Chun by Ladina Bischof